|
太阳能资讯
来源:搜狐
作者:本站专稿
时间:2012-12-05
国际能源网讯:汉能控股集团在京举行战略发布会,正式宣布其薄膜太阳能组件年产能达到3GW,成为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同时,通过技术并购和自主创新,汉能的薄膜光伏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铜铟镓硒(CIGS)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15.5%.
此次战略发布会上,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向到场嘉宾展望了薄膜太阳能应用的美好前景。他认为薄膜太阳能的发展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未来的清洁能源将大量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困扰人类社会的能源问题将不复存在。为了这一天能够早日变为现实,李河君向政府、产业和各界人士发起倡议,希望大家一起呼吁开展新能源的“全球替代行动”,共同用清洁能源来建设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并重国际国内市场
汉能带动产业转型
汉能在2009年正式进军薄膜太阳能产业,迄今已在广东河源、四川双流、海南海口、山东禹城、浙江长兴、江苏武进等地投资建设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基地,目前总投资约270亿元人民币。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我们相信中国市场一定会启动,成为继美国和欧洲之后最大的市场。在各地投资兴建基地,会支持当地就业,带动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悉,汉能正积极拓展全球光伏应用市场,目前在意大利拉奎拉、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中俄经济开发区的屋顶电站已并网运行,并与宜家家居及其供应商签订了太阳能屋顶电站合作项目。李河君表示,未来汉能将国际、国内市场并重,积极拓展太阳能地面电站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应用业务。
光伏目前有晶硅和薄膜两种技术路线,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太阳能发展的整体趋势。李河君分析,国内选择薄膜路线的光伏企业不多,主要是受限于规模和核心技术。薄膜不似晶硅,不是单纯购买设备即可以生产,而是需要持续的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同时要做到如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那样超过2GW的产能规模,才有可能降低成本。
目前,汉能已成功实现了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整合。在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汉能的薄膜业务兼具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四项,带动了玻璃、钢铁、塑料、物流等85个产业、1026家中小企业的发展。
2013年汉能释放产能
薄膜破解产业困境
汉能的3GW产能用于发电可为一千万居民提供一年的生活用电量。李河君表示,汉能的产能将在2013年释放,预计实际产量将在2.5GW左右。他说,汉能一向高度重视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和投入,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并购,已拥有非晶硅锗、纳米硅及铜铟镓硒等七项薄膜太阳能产品技术。今年6月,汉能并购了德国光伏巨头Q-Cells旗下全资子公司Solibro,其薄膜产品量产转化率超过15%,居于世界最领先地位。
关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说法,李河君表示,目前,全球光伏应用市场仍以每年近30%的速度在增长,同时,薄膜和晶硅的应用市场并不完全相同,因而,薄膜的市场不但没有过剩,反而是刚刚开始。
李河君介绍,汉能是光伏系统集成商,与其他光伏组件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汉能提供光伏发电项目综合解决方案。他说:“汉能拥有十几年积累的电站经验,一直在做发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对下游、对应用端、对发电站的掌握能力比较强。薄膜组件只是我们产品的一个中间体,我们的产品是电站。”
政策扶持清洁能源
薄膜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今年以来,国家频繁推出政策,启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尤其鼓励分布式发电。李河君介绍,薄膜组件因其成本低、无污染、能源回收期短、柔性好、弱光发电性好等特点,在分布式应用上优势明显。未来,随着更多家庭通过薄膜光伏发电系统来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向电网供应电能,当前以消耗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面对与会的众多业内专家和媒体,李河君预言:薄膜太阳能的发展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到2035年,清洁能源将替代全世界50%的传统化石能源,届时能源短缺问题将不复存在。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汉能与气候组织携手,共同倡导“清洁能源全球替代行动”,通过政策、技术、资金、市场的整合,通过与政府、企业、全社会的通力合作,通过对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致力于推动全球的清洁革命。
目前,国家正在倡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汉能所倡导的“全球替代行动”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方向,相信这一行动还将得到更多机构、企业的响应,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目标,或能提早实现。
关于汉能
汉能控股集团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北京,员工逾5000人。在国内多个省份以及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横跨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目前,汉能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超过6GW(600万千瓦), 风电总装机131MW(13.1万千瓦),同时,光伏总产能达到3GW(300万千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光伏企业。
目前汉能有七条薄膜太阳能产品技术,它们分别是:非晶硅锗三叠层电池,非晶硅锗锗三叠层电池,非晶硅纳米硅双叠层电池,非晶硅锗纳米硅三叠层电池,非晶硅纳米硅三叠层电池,铜铟镓硒(共蒸法)电池和铜铟镓硒(溅射法)电池。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中能建装配式产业公司 10小时前
甘肃电投集团 10小时前
华润电力江西公司 11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