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能源资讯

尚德破产对汽车产能过剩的启示

来源:腾讯网

作者:(博客) 假语·村言

时间:2013-03-25

  前中国首富施正荣,是无锡尚德光伏的创始人。现在,它破产了。

  料想中国汽车产业,也曾诞生过中国首富,而汽车产业也曾像光伏产业一样,曾经一度欣欣向荣,高歌猛进。

  施正荣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是导致尚德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汽车产业会否将来也会面临无锡尚德的命运?

  关于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讨论,这两年很少有人再提了。这说明汽车产业没有产业过剩?或者汽车产业的过剩已经过去?

  显然不是。

  如今,“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挑战。由于多年来一直没能有效地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难题,又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中国以往“大进大出”经济循环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周期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叠加使矛盾进一步凸显。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近日,前工信部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做客《经济热点面对面》时指出:“如果整个行业利用率,开工率不到75%,那就是严重产能过剩。”

  早在2006年,国务院颁布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将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六大行业认定为明显过剩的行业,到2009年一季度,产能过剩的行业扩大至19个,当年年底则又增至21个行业。

  去年12月14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一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指出,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市绸得大量来自全球的代工合同,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成为威胁行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2011年,中国轻型汽车生产量为1540万台,全球生产量为7470万台,中国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为20.6%。普华永道预计,2018年全球轻型汽车生产量将达到1.06亿台,而中国会达到2730万台,占25.7%。

  另一份统计显示显示,2012年国内汽车销售1930.64万辆,产能为2320万辆,预计2015年中国乘用车产能将达到3716万辆。据普华永道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比重为15%。

  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后,在国家振兴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刺激下,国内车市呈现井喷,产能过剩问题不仅被掩盖,甚至有助长之势,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制定了大手笔的产能扩张计划。随着国内车市正式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不少车企在前一轮产能大跃进中种下的苦果正在慢慢发酵。

  有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汽车业闲置产能高达600万辆,相当于德国汽车市场规模的2倍。去年,多家车企新建产能相继投产,但是销量增长却趋缓,显然未来几年闲置产能还将进一步增加,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也在大幅下滑。细究之下便会发现,我国汽车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即便在去年车市最低迷的时候,仍旧有部分车型供不应求、部分车企产能不足。这让人不禁要问到底谁在为产能过剩烦恼?

  近日,一份来自银河证券的报告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该报告对国内36家主要乘用车公司的产能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36家公司产能由2010年的1173万辆将增加至今年的2065万辆,扩张幅度达到76.04%。在这4年间,自主品牌产能由582万辆增加至1024万辆,扩张幅度达到75.95%。产能急速扩张的同时,却是平均产能利用率的大幅下降。去年,我国汽车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2%,乘用车板块降至74.5%,其中合资品牌车企为90%,自主品牌车企仅为58%。

  该报告显示,自主品牌车企无疑是汽车业产能过剩“重灾区”。在18家自主品牌车企中,长城的产能利用率达89%;奇瑞、江淮在70%左右;比亚迪为57%。其余自主车企多在50%以下。一汽夏利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的100%跌至去年的23%。最为触目惊心的是华泰汽车,2010年~2012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1%、4%和9%。相比之下,合资车企的产能扩张行动较为谨慎,去年轿车销量排名前三的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10%,华晨宝马产能利用率高达154%,仅有东风日产、长安福特和广汽丰田三家低于80%。

  光伏产业的危机表明,做低端没有出路,一窝蜂的后果只会自相残杀。在过去10年,美国崛起的光伏企业只有15到20家,中国却有上百家光伏企业一拥而上,但大都集中在产业链门槛最低的封装环节,重复建设现象突出。

  这多少会给汽车产业以警示。汽车产业是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但随着产业、产品和消费需求的升级,规模取胜逐渐让位于技术、品质取胜。所以,这个时候,尤其是对自主品牌来说,应当脚踏实地做好“向上走”工程,与其将资金用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如在业内寻找可以优势互补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并加快“走出去”步伐,同时,加强对中高端品牌的塑造,尽快完成转型升级。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新能源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