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势力造车

传统“豪强”进军新能源 造车新势力活路在哪儿?

来源:搜狐汽车

时间:2018-10-08

  近些年受到政策的扶持,大批互联网企业进入造车领域,其中的一些造车新势力已经进入实质性造车阶段。凭借出色的营销策略,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关注,造车新势力们期待着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
 
  进入9月,作为传统车领域的三剑客,奥迪、宝马、奔驰先后推出了新能源车,这也标志着BBA正式进军新能源车市场,在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造车新势力形成了强大压力。
 
  传统豪强在新能源领域有望延续辉煌?
 
  传统车企的品牌积淀可以算得上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历史,带来的是月销前十榜上有名,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牌影响力。对于新势力品牌,除了营销手段以及融资成就,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几乎成为空白。
 
  和新势力相比,传统车企在生产资源和销售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平台化的生产在品控、生产管理以及供应链体系已经相当成熟。而在售后方面,完善的网点布局意味着售后保养方便,更有安全感。
 
  反观新势力,现在还在为量产发愁,自建工厂的规模和资金投入太过庞大,寻找代工厂又难以把控环节。没有完整的产品供应链,无法保证质量和成本。因此虽然传统车企进入新能源市场的时间较晚,但完善的销售体系已经让它赢在了起跑线上。
 
  造车新势力的优势在哪里?
 
  尽管和传统豪强相比存在差距,但并不能完全否定新势力们,它们也有值得传统车企学习的地方。
 
  我们熟悉的像特斯拉、威马,品牌高管都出自互联网科技领域,对于营销层面的理解远高于传统车企。由于没有转型方面的压力,很容易设计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传统车企由于既定的品牌体制等等因素会让制约传统车企的创新力,在管理和营销层面没有新兴造车势力来的那么灵活。
 
  当然,在面对传统豪强进军新能源车市场,新势力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走高端化路线显然已不现实,还是要从实际消费群体出发,避免同传统豪强正面竞争。
 
  互联网时代依旧看好传统车企?
 
  互联网是新势力的王牌,但事实是,车的本质是“车”,不是“智能”。虽然驱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底盘悬挂和整车装配依然必不可少,这些都是传统车企的拿手好戏,对于新势力,这些都是薄弱环节。
 
  尽管新势力在智能互联网方面做足了文章,不过互联网车企能接触使用到的技术,传统车企一样可以自由使用,毕竟互联网技术就相当于一个软件,任何车企都可以通过开发以及第三方软件为自己服务,因此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车企进入新能源车领域,依然在技术上保持领先。
 
  随着传统豪强在新能源车市场的持续发力,对于白手起家的造车新势力们将造成强大的冲击,由于传统车企无论从生产到销售以及服务都具备先天优势,因此可以预见今后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火爆竞争,造车新势力们的前景不容乐观。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