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料电池汽车

自主卷对卷膜电极产线投产 燃料电池国产化剑指技术核心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时间:2019-03-05

  事件:自主燃料电池卷对卷膜电极产线投产2月下旬,由苏州擎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卷对卷直接涂布法”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线投产。该产线可实现催化剂电极材料在质子交换膜卷料上的直接涂布,自动化程度高,销量高,制造成本低,产品性能和耐久度高。
 
  产线规模较大,预计产值较高预计产线全面达产以后可年产膜电极100万片,满足30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的需求,预计产值可超3亿元。
 
  简评膜电极是燃料电池核心组件,关键程度堪比动力电池正负极膜电极是燃料电池核心组件。作为在结构和功能上支持燃料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核心载体,其功率/功率密度特性、寿命特性、成本等直接决定燃料电池电堆乃至发动机的相应技术参数,是燃料电池技术中门槛最高的环节。我国绝大多数燃料电池电堆的膜电极依赖进口。
 
  高性能低成本,自主燃料电池膜电极向质优价廉迈进据报道,擎动科技的燃料电池膜电极寿命可达10000小时以上。以对应商用车60km/h等速巡航计算,整车寿命可达60万km,基本可以满足客户对里程寿命的需求。
 
  以3000辆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膜电极组件为单车30kW,产值共计3亿元估算,30kW组件购置成本约合10万元,估计对应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不会超过30万元,对应的燃料电池商用车成本不会超过80万元。当前膜电极、电堆外购的燃料电池商用车价格偏高,主因是燃料电池膜电极及电堆不自主可控,单kWh价格在1万元以上导致的。高性能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国产化、规模化有利于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导入和补贴实质上对自主产品的扶优扶强。
 
  目标继续增性能降成本!爆发最终源于厚积薄发我们认为,满足长续航里程、短燃料加注时间的燃料电池商用车会率先在我国实现全自主产品落地,高性能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国产化、规模化是必要条件。未来,随着膜电极功率/功率密度特性、寿命特性等的进一步改善,我国有望逐步实现从燃料电池商用车到乘用车的均衡发展,最终使得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