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氢

道氏云杉与泰极动力“糅合” 聚力发展MEA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

作者:司小国

时间:2020-07-29

道氏技术近日发布公告,将实施氢能源资产整合。

公告显示,道氏技术将受让马东生持有的广东泰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泰极动力”)16.185%股权,由于该部分股权并未实缴,本次交易对价为1元。公司在受让股权后向泰极动力实缴注册资本5395万元,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泰极动力23.685%股权。

与此同时,泰极动力向广东道氏云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道氏云杉”)增资2000万元,认购道氏云杉人民币800万元注册资本,取得道氏云杉13.79%的股权;道氏技术向泰极动力出售道氏云杉37.21%股权,交易对价为5,395万元。交易完成后,泰极动力持有道氏云杉51%股权,道氏技术持有道氏云杉16.24%股权。

泰极动力,成立于2018年9月,实际控制人为马东生,持股比例58.5%,道氏技术持有股份为7.5%。该公司是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电堆的制造和销售企业,在膜电极研发和生产领域上已经进行了较多技术准备和资源整合工作,并且已经于2020年6月份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落成一期生产基地。

以上为泰极动力股权结构变动前后

道氏云杉,是道氏技术与自然人马东生以及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于2019年5月共同出资设立的公司(其中道氏技术持股62%,上海重塑持股8%,马东生持股30%),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膜电极(MEA)等关键材料的研发。

以上为道氏云杉股权结构变动前后

一直以来,道氏云杉持续为泰极动力提供MEA设计及关键材料;泰极动力负责MEA验证、组装及大规模生产。两者有密切的产业链合作关系。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升温及燃料电池市场化脚步加快,道氏技术此时对氢能源资产进行整合,符合公司新能源材料布局战略方向:

一方面,MEA是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的核心组件,由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及扩散层组成,相当于燃料电池的心脏,占电堆成本的60%-70%。目前MEA仍高度依赖进口,这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是巨大机遇。这种背景下,道氏技术加持泰极动力,无疑是拥抱机遇。

另一方面,道氏技术在去年主导成立的道氏云杉,虽然有上海重塑、马东生先生作坚实后盾支撑,但在运营管、内部控制、后续资金筹措等方面尚存在风险。尤其在道氏技术本身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就属于新进入者,在过去并没有该类业务的运营管理经验,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此情况下,道氏技术将对道氏云杉的控股权让位于泰极动力,有其战略意图。泰极动力实际控股人马东生,为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鸿氢能”)董事长,是国内氢能产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率领的国鸿氢能是国内产品配套燃料电池汽车最多的供应商之一,公司业务除了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生产之外,还在制氢、加氢等氢能产业环节积极布局。

此外,这一资产整合对泰极动力及道氏云杉也大有裨益。

此次整合将推动道氏云杉和泰极动力的合并,使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紧密结合,形成统一整体;同时将推动泰极动力成为独立完整的膜电极、电堆产业化平台,支持泰极动力独立发展进入资本市场。

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膜电极市场销售规模为2.28亿元。GGII预计,到2025年中国车用领域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市场需求有望达到23亿元。氢燃料电池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商业化进程将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加快。

道氏技术是建筑陶瓷领域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是生产和销售建筑陶瓷的釉面材料,同时是新能源汽车源材料的新星企业,对江西宏瑞股权、青岛昊鑫、广东佳纳实现了100%控股,在钴、锂、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导电剂等新能源车核心材料业务上发展稳健。

2017年,该公司开始积极布局燃料电池领域,核心团队引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国著名机构的资深学者及具有丰富产业化经验领军人物。

从公司战略层面讲,此次整合将优化道氏技术的战略定位,公司在聚焦陶瓷材料和锂电池材料双主业布局的同时,进一步确定了将氢能产业作为其战略投资的新方向。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新能源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