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政策法规库
来源:高工氢电
作者:刘义成
时间:2020-09-21
近日,昆山市发布的《昆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下称“规划”)正式对外公示。
昆山市氢能产业发展目标
根据该规划,昆山市计划通过15年的时间把昆山氢能产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引领性、支柱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目标分为期(2020—2025年)、中期(2026—2030年)和远期(2031—2035年)三个阶段。
近期目标(2020-2025)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加快构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氢能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氢能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在产业发展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具备整车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能力,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培育3~5家国内知名的氢能相关制造企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建成若干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领域分别涌现出1~2家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心或者龙头企业。
在示范应用方面,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投入一批氢燃料电池公交、物流车、环卫车、公共机构用车等,建成并投入运营1~2条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线路、2~3座加氢站。
中期目标(2026—2030年)氢能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氢能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日趋完善,氢能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实现大跨越,在长三角氢走廊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产业发展方面,氢能制备、提纯、储运网络更加完善,保障更加有力,培育1~2家区域性氢气核心制备及储运企业。氢能产业总产值超过80亿元,培育形成1~2家国内知名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企业、1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和材料生产企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氢能和燃料电池创新中心集聚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高层次研发人才队伍,创造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氢能产业新技术、行业标准,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氢能和燃料电池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氢能产业创新中心。
在示范应用方面,氢能示范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加氢站总量超过8座,氢能燃料电池公交车线路超过10条,积极试点氢能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项目,将氢能源示范应用建设融入能源互联网发展,建成1~2个覆盖氢能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
远期目标(2031—2035年)氢能产业成为昆山特色产业之一,在交通、厂用叉车、发电、供热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氢能汽车相关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等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产值规模突破150亿元,建成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氢能产业制造基地、产业创新中心和示范应用城市。
昆山市氢能产业基础良好
事实上,昆山在发展氢能产业的过程中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的沉淀,目前已经加快培育形成了一批发展势头较好的初创型企业,初步奠定了昆山氢能产业发展基础。目前昆山市主要涉氢企业共有9家,并在相关领域实现了创新和成果转化,部分产品逐渐走向市场,产业规模处于较快的增长期,2019年,全市氢能产业产值约为8.6亿元。
从氢能产业链来看,昆山市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抢占发展制高点。
其中,苏州弗尔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了石墨板电堆关键技术,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生产,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江苏延长桑莱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关键材料及零部件、专用设备等领域优势明显,实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膜电极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具备制造测试仪、喷涂仪、压机等燃料电池专用生产及测试设备能力;苏州华清京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点突破固体燃料电池、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积极推进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商业化运用。
另一方面,昆山发展氢能产业有着较为深厚的产业配套基础。
据了解,昆山市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规模庞大,全市培育形成了1个千亿级和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光电、半导体、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总量超过2000亿元。总部企业达12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11家,居全国县级市首位。2019年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49.5%、46%。全国领先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配套保障能力,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水发能源集团 1小时前
皖能集团 1小时前
合肥高新区经发局 5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