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人物

胡大明:构建氢能产业链需突破两大瓶颈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

时间:2020-12-10

氢能产业发展不能忘记初心,之所以发展氢能根本目的是环保,解决气候的问题,而不是商业的模式。未来主导氢能的还是低碳氢,这是不能忘记的。

在低碳氢方面,我们一直在投入资金进行研究,包括生物甲烷制氢,这是一条低碳的路径;低碳水电解,怎么大规模有效生产?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天然气制氢,但这个会有二氧化碳排放,如果能够把二氧化碳捕捉,它可能会更加地绿色环保。

另外,目前最丰富的资源是工业副产氢,在一段时间内它不可能完全避免。如果大家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那工业副产氢是不能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利用副产氢?又绿色环保呢?这里要积极利用碳捕捉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利用现有资源做好过渡。

氢能产业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从氢的来源看,主要是水电解制氢、天然气或者生物甲烷制氢(捕获二氧化碳);从储存方面来讲,液化氢气是一个途径,利用甲醇或者氨气也是储存氢能源的方式,还有管道气供应。

目前我们发现在产业链方面主要是两个大瓶颈,第一个是储存运输,尤其是以运输为主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还没有很好地出台。如果利用目前许可的技术手段或者方法,那成本都是很高的,怎么降低成本?这里必须要技术创新,同时也要政策扶持。

在能够完全实现“绿氢”之前,怎么样有效利用工业的氢气,能够利用二氧化碳的减排技术,让工业复产氢变得更加绿色环保,这个上面也需要更加明确,更加成熟的产业支持政策,这样我们也有动力去做这样的环保减排事情。

运输氢气是最最安全、最最高效的一个途径,在有条件的地方是管网,氢气管道运输,实际上它的经济性也好、安全性也好,是非常有明显优势的,只要设计规划好,它的安全性可能比天然气管道还要来得安全。但是怎么样有效地去铺建氢气管道?希望未来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这样才能在上游建立一个非常经济有效、可持续的氢气量的供应,促进整个氢车下游车辆的发展和应用。

当然,我们最后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可靠的低碳社会,这个里面有几个重点:

首先,一定要有规模,如果氢能只是作为一点,它的减排对于环保的改进是不大的;二是在规模的前提下,氢能来源必须是低碳和可再生的,这个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上制订明确的法规来推动;三是整个行业要实现生产和应用更好的场景融合;四是要有持续的研发投入,确保在技术领域能够保持领先。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积极参与全球氢能行业的规则和规章制度,氢能以后的机会不仅在国内,也有可能出口海外,特别是我们的技术和产品。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新能源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