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人物

张建胜:大力发展生物质火电,实现煤电低碳化转型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林水静

时间:2022-09-03

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碳中和与煤炭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召开。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张建胜作主旨发言。

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

煤电是能源领域最大碳排放源,煤电低碳发展实现要分三步走:

一是,改造现有在役煤电机组。通过制定对不同容量机组具体的碳排放强度标准,实现在役煤电机组的高效和低煤耗发展,这是实现煤电与生物质耦合发电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大力推动在役煤电机组采用生物质燃料与煤混烧,直至生物质燃料替换,最终实现煤电的零碳排放。

三是,大力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的研发示范和应用。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根据现有研发和示范的进展,有望在2030-2045年期间逐步实现各种CCUS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全部火电实现负碳排放。

目前,我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约4.6亿吨标准煤/年,当前利用量约3500万吨标准煤/年,利用率仅为7.6%。而且,生物质发电均为效率低和煤耗高的小型机组,将生物质用于大型煤电机组混烧发电,不仅可大大降低煤耗和碳排放,还可加速我国煤电的低碳转型,发展潜力巨大。

当然,实现生物质和煤炭的混合燃烧仍面临一些外部挑战。生物质是零碳燃料,但目前供应遭遇寒冬,成本较高。这就需要提高生物质能源产品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必须利用我国广大非耕地的边际土地大力种植和发展高质量能源作物。目前,我国“三北”地区可种植能源作物的边际土地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量的52%。此外,要实现生物质发电和供热,还需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农林固体剩余物分布散、密度低,区域地理和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其收集、运输和燃料处理均较困难,燃料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政府相关法规的硬性约束和相应政策的鼓励和扶持才可能实现。同时,还要形成生物质燃料的供应市场运作。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新能源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