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沼气

不灭的火炬——中国沼气能源第一村的蝶变

来源:选调生

时间:2022-09-14

海龙村是川中丘陵地区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的一个传统村落。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解决缺柴问题,海龙村大力发展石沼气池,让村子“亮”了起来。据《遂宁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志》记载,1970年,遂宁在凯歌公社二大队(现海龙村)成功试建了一口4立方米的长方形条石结构沼气池,以后不断改进提升,技术完全成熟。一口口沼气池,像一盏盏明灯,点亮了千家万户,照亮了山村夜空。而今,海龙村依托“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金字招牌,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加快推进“美丽遂宁·宜居乡村”精品村建设,努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居样板,绘就美丽海龙新画卷。

“沼”财进宝,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坚持“三主”“五化”“六品”工作思路,以“油菜+水稻”“油菜+大豆、向日葵”为重点,持续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持续做好农业产业基地管护发展,持续壮大以油菜、大豆和鲜桃为主的农业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利用生猪养殖场建设规模化的沼气使用基地,以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实现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重点推进“三沼”运用,与笋用竹、稻鱼稻虾、脆桃等产业发展相结合,上联养殖,下联种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还看今“沼”,文化赋能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整合特色文化、根植怀旧元素、积淀文化底蕴,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把公社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紧盯文化赋能,着力理清“沼气文化”脉络,深入挖掘“沼气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文态与活动,依托舞台剧、经典影片、特色活动等形式,讲好演好沼气能源革命故事,增强园区持续吸引力、教研时代性。

“沼”气蓬勃,制度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挥海龙联村党委引领作用,探寻产业融合、项目带动、股份合作等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建立产业纯利润“保底+55”分红机制,形成集体经济收益“622”再分配模式,以制度引领乡村振兴、以产业赋能共同富裕。2021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2022年上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40万元,预计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

沼气像一支支火炬,点亮漫漫的长夜,驱赶黑夜的寂寞。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蓝色海龙再一次出发,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攀向更高的顶峰。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新能源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