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能源资讯

外企“抢滩”中国市场正酣

来源:高工氢电

时间:2023-03-15

开年以来,外企在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不断传来新动态:一是联手国内企业签订了相关氢能合作协议;二是落地氢能项目,强势开拓国内市场。

燃料电池方面,2月24日,松下集团在无锡高新区启用冷热电三联供氢能示范项目,项目以多台联动为主要的供能方式,发电部分由8台松下5kW纯氢型燃料电池组成;2月25日,加拿大西港公司GFI氢能项目签约落户常州氢湾,项目内容包括氢燃料系统生产工厂建设,35MPa和70Mpa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加氢站建设方面,2月23日,在“江南福地”常熟,由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和诚志股份合资建设的首座加氢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加氢站是一座标准三级加氢站,具备35MPa压力等级加氢能力,配备TK25和TK16两种加氢枪型,可在12小时内完成50-6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的充装,日加注能力达1000kg。

氢能制备与储运方面,1月11日,三峡能源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氢能的技术发展、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等领域展开合作;2月3日,丹麦托普索与水木明拓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为后者在内蒙古包头新建的绿氨装置中提供动态合成氨技术、工艺设计包、专有设备及催化剂等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外企在国内的发展脚步在逐步扩大,目前已有超60家外企深入氢能产业布局,项目数量超过140项,与之合作的国内企业超百家的情况。针对外企在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多点开花的局面,业内普遍持乐观态度:“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是‘做蛋糕’,而非‘当鲶鱼’,更非‘拆桃子’”。多方合作可以让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优势互补,达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局面。

相关数据统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1.3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氢能市场。外资力量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之一,为持续不断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新能源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