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能源资讯

绿色发展步伐健,数智转型成效显

来源:华夏能源网

时间:2023-03-16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无疑是人类文明进阶的双轮,一次次将人类文明推向新高度。

伴随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我国已具备完备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装机规模高速增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绿色的动力。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加速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快速演进,数字化、智慧化成为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

由于数字化在新能源行业的生产、营销业务中有着丰富的应用和落地场景,体现出价值效益,新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表现出由点及面、由前台到整体、由企业到产业的全面展开。

大多数新能源发电企业已经深刻的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道必答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软件工具的堆砌,其成功需要战略引领,离不开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好的顶层设计能够与基层创新双向促进,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后文简称“国华投资”),了解国华投资如何写就生产数字化答卷,步稳蹄疾,落笔生花;同时,在对远景智能的观察中,探寻新能源数字化的“黑科技”。

1以有为之心,砥砺可为时代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旗下集风电、光伏、氢能、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基金投资、碳资产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清洁能源企业,国华投资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下属企业,运营、在建新能源总装机量超2500万千瓦,管理资产达千亿元,其多项指标在行业内位列前列,生产数字化是其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国华投资提出“一核两极一平台”的发展战略,即“以新能源为核心,氢能、综合智慧能源为两个新的增长极,投资平台为新引擎”,打造“风光氢储融一体化”的特色发展模式,全力推动各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低碳绿色发展的时代脉动不断激荡,奔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为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

2021年,国华投资勇当绿色发展“先行军”,全年共获取新能源建设指标12GW。2022年,国华投资更是将绿色梦想镌刻进实干担当,获取新能源建设指标10GW,“风光氢储融一体化”名片更加闪耀。

为贯彻落实国家能源集团“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总体发展战略与“基石项目”建设要求,顺应国华投资“十四五”新能源规模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公司“一核两极一平台”的发展战略落实落地,实现新能源安全生产智慧管理,国华投资从业务、应用、数据、技术、安全五方面进行规划,全面推进生产数字化转型。

这一系统工程包含了150余个场站的全面数据采集、13个区域集控中心、1个总部生产数字化集中运行管理系统(后文简称“集运系统”)的建设。一开始,国华投资就设定了清晰的“三级目标”:

在场站侧:提高设备运行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增强智能控制、智慧巡检、智能安全等生产管理业务协同,实现电站无人值守

在区域侧:实现场站集中运行管理,通过远程监控、区域运维、故障预警、远程诊断等应用进行集中监控、统一运营,提升区域整体生产管理水平

在总部侧:以总部统集运系统为依托,搭建大数据中台,将各类数据、应用、业务全面打通,顺畅管理链,打通数据流,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提升数据驱动能力,提升一体化集中管控能力和协同创效能力,实现智慧决策、监管考核

2迈向云深处,无边景色新

十余年前,远景科技集团就在业内首次提出基于最新的信息技术实现智慧风场的构想。十余年来,作为公司的重点战略方向,远景智能持续投入,与全球卓越公司合作,积累行业最佳实践。

国华投资和远景智能携手,以全面感知、数据集中、万物互联为原则,设计了总部集运系统、区域集控中心、智慧场站三级架构,打造“标准化数据采集、可视化集中管控、智能化数据分析、一体化高效协同”独具国华特色的生产管控平台,进而实现总部、区域、场站三级管控体系,顺畅管理链,打通数据流,双轮驱动耦合发力,提升生产管理核心竞争力。

总部集运系统包括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三层架构,于2022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下文将分别从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分享部分建设经验和成果。

01 数据层

新能源企业数据产生快、体量大、类型多,数据准确率达到80%已是不易,而数据不准的问题又将严重影响资产管理、业务运营的效率,无法满足新能源企业规模化、提质增效的发展需求。

集运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数据采集标准,构建统一设备模型,实现了风机、逆变器、升压站、AGC/AVC、箱变、功率预测、电能量计量、视频等场站全量数据的采集和接入。通过在边缘侧“一采多发”,确保数据真实,在满足集团基石项目、总部集运系统、区域集控中心等用户的数据需求的基础上,大幅节约数据采集成本。

在集运系统建设过程中,国华投资发布了六项数据采集标准,构建了300余种数据接入统一设备模型。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数据准确率达到95%。

02 平台层

传统新能源行业的生产管理,针对不同业务往往采用线下或单独系统办理,业务及系统分散独立,经常需要线上线下切换、反复填报记录,信息孤岛、数据壁垒问题突出。这种模式下,各类业务系统之间很难关联互助,数据难以共享互换,应用更是极易与业务脱钩,无法适应多种能源协同发展、电力市场化的要求和挑战。

为深化数字化赋能,国华投资搭建了开放、便捷、完整的数据中台,生产相关业务、应用都依托这一“数字化智能中台”部署和运行,推动生产管理由“分散孤立”向“一体协同”转变。以排故过程为例:设备故障时,集运系统将自动生成故障单并在ICE应用进行工单派发、推送故障原因等信息,继而通过智能派单系统自动关联ERP系统PM模块进行工作票办理、风险预控本填写等工作流程,同时与人员定位、电子围栏及智能锁具权限关联,只有办票后才可进入工作区域。整个排故过程中,信息和数据跨应用、跨设备自动化流转,原本分散孤立的各个环节经由平台的“牵线搭桥”而协同串联了起来。

借助集运系统,国华投资在全资产接入的基础上,迈向了全场景监控、全流程贯通的新阶段,实现了场站全覆盖、业务全线上的一体化集中管控与一体化协同运营,提升公司总部、区域公司、新能源场站协同创效水平,让生产运营效率迈上新的台阶。

03 应用层

国华投资系统布局生产数字化、智慧业务管理,以数据资产最大化为目标,融合能源流、业务流、信息流,联动资源管理平台,在数据中台上“种”出了一系列贯通生产、营销、运营的数字化应用。

按照“一级部署、三级应用”模式,借助远景智能EnOS?套件等支持,集运系统上线了设备实时监视、设备故障管理、设备智能预警、智能巡检、集中功率预测、指标对标分析、自动化报表、生产辅助管理等应用模块,总部、区域、场站均可按需积木式搭建应用,真正做到了各类应用扎根业务、互联互通,推动基于全量、准确数据的科学决策,驱动生产全要素效能提升。

在“三级应用”模式下,总部可通过集运系统对公司生产进行调度指挥与监管考核,业务透明、管理高效;区域公司借助集控中心进行集中监控、统一运营,场站不再需要运行人员值班,达到减员增效;场站通过部署114个预警模型将设备管理由“事后抢修”转向“事前预防”,做到提前预警,主动预防,降低了大部件故障发生的概率,减少了停机和电量损失,当前系统预警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在生产业务开展中,国华投资引入了许多智能化“新员工”。应用鹰眼聚焦、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和振动监测、局放监测、3D相控阵监测等多种在线监测设备,巡检模式由“人巡手抄”转向“智能巡检”。以风机叶片和集电线路巡检为例:巡检所需频次较高、巡视工作量较大,数据分析亦较为复杂。国华投资引入无人机参与此项工作,通过无人机巡检手段与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的数据交互、AI分析,协同联动,实现包括无人机数据采集、航迹规划、自主巡检、缺陷识别、巡检报告自动生成的业务全生命周期闭环应用,提高基层场站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在国华投资,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了“人找数据”向“智慧分析”的转变。相比传统新能源行业统计分析主要依靠各层级人工填报,统计人员使用工具软件进行对比,国华投资通过数据汇集、智慧分析,依托集运系统进行多维度多场景自动统计分析,能够快速找出电量损失原因及分布,挖掘数据潜能,提升生产效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3年,国华投资“卯”定数据驱动,将常态化开展数据质量治理,进一步深化完善集运系统功能,补充和推广高级应用,深度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新能源业务创新。

期待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在迈向云深处的过程中,遇见无边景色。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新能源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