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工程

截至今年9月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985.9万千瓦

来源:国家电网报

时间:2023-12-19

12月16日,第三届能源转换与经济年度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论坛由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电力与能源协会(IEEE PES)中国专业分会联合会共同主办。专家学者围绕“现代智慧配电系统的机遇与挑战”主题,为现代智慧配电系统发展建言献策。

凝聚各方共识,以技术融合创新面对机遇与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发展呈现出低碳化、电力化、智能化趋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在论坛上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统筹能源绿色、安全、高效的迫切要求,建立安全、高效的智能配电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需要实现技术融合创新、资源优化协同。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詹佳祥认为,围绕“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正广泛而深刻地重构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格局。构建现代智慧配电系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电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同努力。

在国网经研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朝武看来,如何应对分布式能源并网,接纳分布式柔性负荷海量接入,建立配套的市场机制政策,实现配电网从传统向现代升级、从数字向智慧转型,是有关各方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配电网转型升级。今年,公司提出“加快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更好地适应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电动汽车等发展需要”“建成35个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先行示范区”。

浙江既是公司明确的省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示范区,也在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先行示范区之列。国网浙江电力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史兴华认为,亟须全面提高配电网的安全供电保障能力、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多元负荷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国网浙江电力正着力构建高效互通智慧配网,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强化调控运行,让配电网主动适应多元海量负荷接入

多位专家在论坛上提出,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大规模分布式能源接入,给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带来考验。

面对这样的挑战,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教授、电机系党委副书记吴文传和团队提出,构建装备自适应、集群自治、风险调控的主动配电网数字化支撑体系。他重点介绍了主动配电网运行调控的体系架构和典型集群控制模式,提出了量测驱动的调控技术方案,有助于实现分布式电源集群自律运行、集群动态电压支撑控制和集群频率主动支撑控制。

在现代配电网发展中,微电网为消纳分布式新能源电量提供了解决方案。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祖毅分析,微电网建设成本高、技术复杂、维护困难,较小规模的微电网受高比例高不确定性的分布式新能源影响巨大,还会受到自然灾害等极端条件的影响。基于此,他和团队提出功能性微电网概念、非保守鲁棒优化概念以及完全分散式控制策略,并通过实践和实时仿真进行了初步验证,助力提升电网的韧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分布式电源和多元负荷大规模并网,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等交互式用能设备成为新型并网主体,在配电网中广泛应用。

武汉大学教授、智能电网研究院副院长王波认为,新型并网主体智慧融合是现代智慧配电网的主要特征之一,应像互联网一样“即插即用互操作”。数据模型是现代智慧配电网的基础性数据要素,但配用电跨域多主体的数据模型面临域间碎片化、域内差异化、物模型片面化、模型语义模糊化等新挑战。基于此,他和所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配电网业务资源协同及互操作关键技术”项目团队倡导应用配用电统一物模型、新型并网主体主动感知和协议互译、配用电跨域业务语义解析等技术。

加快探索实践 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贡献更多技术方案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小水电等分布式清洁能源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普及速度也日益加快。

在论坛上,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副教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分析,分布式水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各类储能装备与配电网深度耦合,形成了新型“水光充储”配电网结构,形成从源到荷的清洁化运行新业态。基于此,他和团队提出了“水光充储”配电网运行模拟技术,并以低碳发展为目标,构建了“水光充储”配电网联合规划模型,为新型配电网规划提供了新方案。

随着新能源发展加快,新型储能成为满足电力系统日内平衡调节需求、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的主要解决方案,在需求、政策和资本的共同推动下进入发展快车道。

国网经研院配网规划中心副主任宋毅介绍,截至今年9月,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985.9万千瓦,且1~9月就增长超1300万千瓦,在建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但在实际中,调度运行、市场机制、安全管理、产业及技术发展等尚不完善,制约了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他建议合理规划布局新型储能,优化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和价格政策,推动大容量、长周期储能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和示范应用。他还从配电网发展角度建议,科学评估未来源荷发展潜力,加强新型储能调度运行,强化新型储能接入及安全管理。

国网浙江电力设备部副主任侯伟宏表示,在分布式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资源聚合商等新要素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下,国网浙江电力正紧扣省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坚持老问题化解与新挑战防范并重,探索配电网关键技术和运营管理模式。目前,该公司已开展杭州钱塘多能互补零碳柔直园区、嘉兴海宁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等试点示范建设。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新能源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