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政策法规库
来源:同心县人民政府
时间:2025-05-22
日前,宁夏同心县印发《同心县2025年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方案》。
文件指出,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上下游协同发展,重点培育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引进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内生动力和协作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加快中环低碳、迈格电机、科力远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投产,带动就业500人以上。
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开工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加快推进中核韦州30MW等3个分散式风电、13万千瓦“驭风行动”、75万千瓦保障性风电项目进度,年内装机总容量达到487万千瓦。布局绿氢、绿氨、绿醇等未来产业,打造全区低碳产业集群基地。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3家、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2个。落实低碳消费激励机制,提高一级能效水效产品、新能源汽车消费比例,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原文件如下:
同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同心县2025年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同政办发〔2025〕2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同心县2025年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县十九届人民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同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同心县2025年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方案
为统筹推进同心县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破解新型城镇化面临的瓶颈难题,根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宁夏试点引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宁发改规划〔2025〕24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试点目标
力争到2025年末,培育发展1至2个特色优势产业,新增市场主体3000家,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新增城镇人口5000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8.3%提升到49.7%,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新增城镇常住人口,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行动,推进产城融合
1.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上下游协同发展,重点培育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引进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内生动力和协作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加快中环低碳、迈格电机、科力远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投产,带动就业500人以上。推动韦一煤矿年内联合试运转,协调加快韦二矿北井、韦三、大井沟煤矿前期手续办理,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尽快带动韦州镇、下马关镇周边人员就业,提高周边乡镇居民收入。(责任单位:工业园区、发改局、工信商务局)
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加快推进1079座设施温棚建设,确保8月底全县设施温棚达到3112座,全力保障冷暖棚定植作物及5000亩留床红葱、5000亩芦笋、4400亩黄花菜等经济作物管护、销售。新建500亩“同心红葱”育苗基地2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个、1000亩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个、100亩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1个,发展红葱等农特产品深加工,做优做强冷凉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紧盯农村居民收入,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在下马关镇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好畜牧业、绒山羊、种植业等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加快推进1000户庭院经济、50个绒山羊专业示范村、30万羽家禽繁育、21万尾罗氏沼虾工作,提振农户养殖信心,加大出补栏力度,新增肉牛1万头、滩羊3万只。(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开发区>)
2.提升产业平台承载能力
提升园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实施园区低成本和循环化改造,完善道路、供电、供热、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产业孵化、仓储物流、检验认证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清洁能源产业园道路及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综合管线提升工程、标准化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内投入使用。健全“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合理收储潜在用地,推广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灵活供地方式,提高园区内零散土地利用效率,适时推动园区扩区调区,年内园区亩均产出达到240万元以上。(责任单位:工业园区)
3.加快商贸和消费平稳发展
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深耕红色旅游品牌,接续举办西北花儿歌会、罗山东麓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活动,创新开展美食文化节、“同心好物”等促销活动,带动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积极打造新的3A级景点,全年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增长10%以上。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提升商业广场、特色商业街品质,培育引进品牌首店,举办新品首发、品牌首秀等活动。促进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充分发挥大美同心、闽宁电商产业园潜能优势,积极培育农村电商新业态,开展电商人才培训200人次,促进农村电商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发展农村电商50家,培育个体经营户1000户,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2亿元。(责任单位:工信商务局、文旅局、市监局)
(二)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完善基础功能
1.推进基础设施更新
深入推进“气化同心”建设,更新改造“四类管线”,加快永安路等7个排水防涝能力提升改造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内投用,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县城供水管网改造、热源厂环保改造提升、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等项目尽快开工。完善县城道路交通,构建“六横六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加快省道103线新庄集至同心段改扩建公路、省道202线塘坊梁至下马关路面提升工程进度。完成东苑小区、同丰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城乡危旧房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危房83户。(责任单位:豫海镇、住建局、交通局、城投公司、水投公司)
2.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深化医疗健康保障工程,加快医疗健康总院实体化运行,推进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强化4个县级薄弱专科建设,县医院胸痛中心达到国家标准版。深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下马关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3%以上。年内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100%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实施第四小学教学楼等14个项目,建成第十幼儿园、第十一小学,新增学位2360个。深化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动托幼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争创自治区级示范校3所。(责任单位:卫健局、教育局)
3.实施住房安居宜居工程
加大“村改居”力度,对已具备城镇条件的城中村、城边村进行城乡属性调整,重点推进长乐、南阳、湾段头等乡村城乡属性调整,力争年内1—2个村纳入城镇属性。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年内开发房地产108万平方米。(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4.增强城镇抗风险能力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创新建立“专家+服务+执法+帮扶”安全综合监管模式,持续深化煤矿、道路交通、燃气等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新建下马关镇长期避难场所,改造提升避难场所67处,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置率、基本设施配置率达到100%。开展地震、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各类应急演练活动,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局、林草局、地震局、消防救援大队、下马关镇)
(三)实施人居环境质量提升行动
1.深入开展污染综合防治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常态化开展“城市面源”“移动源”“工业源”排查检查,苫盖工地、厂区裸露扬尘地块,加大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洒水喷雾频次,切实降低道路扬尘污染。淘汰不达标老旧车辆300辆。开展河湖沟道综合治理,定期开展上下游水生态保护联防联控、河湖水质监测及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督促企业规范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开展危废全流程监管,按月盯督13家涉危废企业按时完成危废产生、利用、处置台账报送,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持续加强畜禽粪污监督管理,开展畜禽养殖企业帮扶指导专项行动。(责任单位: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分局、公安局、住建局、交通局、河长办)
2.深入开展绿色低碳行动
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开工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加快推进中核韦州30MW等3个分散式风电、13万千瓦“驭风行动”、75万千瓦保障性风电项目进度,年内装机总容量达到487万千瓦。布局绿氢、绿氨、绿醇等未来产业,打造全区低碳产业集群基地。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3家、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2个。落实低碳消费激励机制,提高一级能效水效产品、新能源汽车消费比例,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发改局、工信商务局)
3.持之以恒建强保障体系
千方百计稳岗就业,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上下功夫,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情况,建立县级“零工市场”1个,打造桃山零工驿站,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50人,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收入达到21亿元。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5%以上,特殊人群实现全覆盖。深化养老育幼服务工程,全面加强残疾人、困境儿童、失能老人关爱服务,依法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戏下乡”等各类文艺演出、读书活动200场次以上,办好“葱超”、“村晚”、“村BA”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全方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责任单位:民政局、人社局、文旅局、卫健局、妇联、残联)
(四)实施县城辐射带动乡村促进行动
1.推动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引导产业链、配套产业、相关公共设施向下马关镇、韦州镇、河西镇、王团镇等重点乡镇延伸。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教师资源向乡村倾斜,加快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增加基层医务人员岗位吸引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统筹布局供水、供电、信息、防洪等设施。提标农村公路118公里、供电线路160公里,新建5G基站及配套设施55个,铺设供水管网75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6%,更新改造户厕1500座,铺设农村污水管网8公里,2025年底农村污水治理率力争达到36.62%。(责任单位:教育局、工信商务局、交通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生态环境分局)
2.提质加速乡村振兴
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编制韦州、下马关等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创建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3个,申报建设下马关中心镇,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常态化开展防返贫集中排查和动态监测帮扶,全面落实兜底保障和“四项帮扶”措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一体推进兴业强县富民,探索实施整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新模式,力争80%的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5万元以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打造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评选移风易俗示范户20户。(责任单位:宣传部、发改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乡镇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责任部门要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定期开展重点工程、重要指标和任务跟踪调度,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加大资金保障。各部门要积极谋划“两重”“两新”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自治区统筹资金等政策资金,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城镇化建设领域争取到更多资金支持。
(三)强化协作力度。各部门要全面落实试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密切协作,协同发力,整合资源力量,配合协调推进机制办公室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任务落实质效。
附件:同心县2025年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
同心县2025年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人员
组成及工作职责
一、协调推进机制人员组成
组长:
虎玉宝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
杨根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李生元县委常委、副县长
王新海副县长
朱志刚副县长
丁瑞民副县长
成员:
马治龙县委办公室主任
张颖青政府办公室主任
王占全发改局局长
周宪瑜教育局局长
马卫国科技局局长
杨斌虎工信商务局局长
马进全公安局副局长
马强民政局局长
马崇博司法局局长
杨宁财政局局长
李全人社局局长
杨伟自然资源局局长
白耀文住建局局长
李存明交通运输局局长
罗宁水务局局长
杨辉农业农村局局长
杨克斌文旅局局长
金自才卫健局局长
周亮应急管理局局长
海贤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马瑞成统计局局长
杨治中林草局局长
丁林医保局局长
马赞新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杨洁团县委书记
张晓琴妇联主席
李煜税务局局长
协调推进机制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王占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白耀文、李玉冰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协调推进机制成员如有变动,由相应岗位职责人员自行递补,报协调推进机制办公室备案,不再另行发文。
二、工作职责
(一)协调推进机制职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区、市有关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全县新型城镇化工作,研究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办公室职责。承担协调推进机制日常工作;督促协调各部门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时调度重点任务推进情况,提出需协调推进机制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定期收集、整理和报告工作推进情况,分析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组织筹备协调推进机制会议;完成协调推进机制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工作机制
(一)会议机制。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重大问题,决定重大事项,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办公室做好会议议定事项的统筹调度、研究细化、组织落实工作,及时跟踪了解工作进展。
(二)沟通联络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专门的业务股室负责推进有关工作,指定1位股级干部担任联络员,加强与协调推进机制办公室的沟通联系,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三)定期调度机制。协调推进机制办公室要严格落实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通过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加强工作调度和服务跟进,重要情况及时向协调推进机制汇报。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瑞浦兰钧能源 10小时前
易事特 11小时前
国能日新 11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