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热能
来源:中国能建中电工程
时间:2025-08-26
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发布《地热能未来》报告指出,新一代地热技术正在加速拓展可开发地热资源量,推动其成为稳定的清洁电力关键组成部分。中国地热能开发潜力位居全球第二,到2050年地热发电有望成为清洁发电的重要增量。
地热发电是什么?
地热发电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技术,目前主要是通过开采地下热水或蒸汽等地热流体驱动涡轮机等发电。
地热发电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热源:地壳深处的岩浆或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使地下水升温形成高温流体(150-350℃)
能量转换:高温流体通过钻井引至地面,驱动汽轮机或者螺杆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地热发电的主要技术类型有哪些?
地热发电全球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
01 装机容量
截至2024年底,全球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16.873GW
美国(3.9GW)、印尼(2.6GW)、菲律宾(1.9GW)领先
02 国内发展现状
主要集中在西藏羊八井(25.18MW,现已关停)、西藏羊易(16MW);其他零星项目,总装机约45MW,潜力达3000MW(西藏、川西、台湾)
03 最新技术
人造地热系统EGS(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
开发利用油区地热
低成本钻完井技术
超长重力热管深层地热开采发电系统
中低温地热热伏发电
中低温地热ORC磁悬浮复合梯级发电
地热温差发电
地热发电的优势与挑战
地热能作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具备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稳定可靠、清洁低碳等优势,开发潜力巨大。
优势
24小时稳定供电
碳排放仅为光伏的1/5、天然气的1/10
可综合利用:供暖(冰岛90%家庭)、温室农业、旅游
挑战
地热开发周期较长,前期勘探具有一定风险
可能诱发微震(EGS需严格管理)
初期投资高
中电工程具有哪些地热发电技术优势?
中电工程西南院是国内唯一具有商业化运行的地热电站设计、咨询业绩的设计单位,是国内唯一完整掌握地热蒸汽发电,有机朗肯循环ORC地热发电和螺杆膨胀动力机全流地热发电等国际上主流地热发电技术的工程公司。
《地热电站二级扩容发电》专有技术
《地热介质防止结垢》专有技术
主编《地热电站设计规范》
参编《地热管网设计规范》
中电工程有哪些技术成果?
中电工程西南院在上世纪承担的羊八井地热电站设计先后荣获多项荣誉,其1号试验机组早在1977年9月就建成投运;1993年以来,羊八井地热电站年发电量均保持在1亿kWh左右,长期承担了拉萨市平时供电的50%和冬季供电的60%,年平均运行时数在4000h左右。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南院陆续完成了西藏郎久地热电站和那曲地热电站的设计,均成功投运,后因各种因素逐渐关停退役。
西南院完成的羊易地热电站可行性研究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和首个实现100%闭式回灌的地热电站,2018年9月投运至今,年利用小时均超过了8000小时。
2025年,西南院勘察设计的印尼卢穆特巴莱二期地热电站项目全厂净出力达55MW,该项目是中国企业完整执行并成功投运的“一次闪蒸”地热电站工程,是中国公司在印尼设计的单台容量最大的地热发电项目,标志着中国在地热发电领域技术应用的重要突破。
西南院承接的地热电站项目业绩涵盖了不同技术路线、不同机组型式、不同容量等级,在中国地热发电建设史上创造诸多“首个”纪录。
除了常规、单一项目的开发模式,西南院正在努力探索、集成 “地热发电+光伏+储能+热泵”等多能互补零碳(低碳)供能系统,通过 “源网荷储” 一站式配置,就地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等,提供系统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完成勘察设计、总承包建设、投建营一体化等多类型业务。
地热发电的未来趋势
深地开发:钻探超5000米干热岩当钻探深度突破5000米,岩层温度将跨越374℃临界点,工质进入超临界状态,携热能力激增5倍
多能互补:地热+光伏混合电站(如肯尼亚Olkaria、新西兰Rotokawa闪蒸/双工质复合循环地热电站)
政策驱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地热列为非化石能源重点,2035年目标装机达200MW
地热处于创新前沿
地热发电是理想的基荷清洁能源
尽管受资源分布限制
但在技术进步和碳中和政策影响下
将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补充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