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工程

天山添新绿!新疆首例绿能替代项目并网发电

来源: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时间:2025-09-26

金秋时节

天山雪水淙淙流淌

昌吉州的大漠戈壁处

一片银蓝色光伏矩阵追光而立

中国能建广东院EPC总承包建设的

中泰矿冶阜康市光伏项目

一标段200兆瓦光伏区工程

成功并网发电


这是新疆首例并网的绿电替代项目

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为这片热土献上一份特别贺礼


项目地处天山北麓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内,总装机容量为500兆瓦。广东院建设的一标段工程投产后,每年可提供约3.2亿度清洁电力,替代中泰化工园区自备火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万吨,有效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戈壁上“种”春天

初抵这片戈壁时,目之所及唯有零星野草与漫天黄沙。天山雪水冲刷出的沟壑如岁月刻痕,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寂寥。

“那一刻,才对‘春风不度玉门关’有了真切的体会。”广东院项目经理张弘回忆道。

诗意的感叹很快转化为实干的决心。面对地区风沙频繁、冬夏温差大、融雪径流多的挑战,广东院项目团队从基础选型、支架设计、电缆路径等方面开展系统性技术优化,创新提出兼顾抗风沙与发电效率的全维度光伏技术解决方案。62个子方阵精密排布,在这片赤褐色大地上铺展出一片“蓝色海洋”。

更令人惊喜的变化,悄然发生在光伏板下。光伏板的遮蔽有效减缓了地表水分蒸发,干涸的土地逐渐涵养出更多生机。今年春天,张弘欣喜地发现,光伏板下竟探出了丛丛野生郁金香。

一簇簇倔强的生命,与绵延的光伏矩阵交相辉映。建设者们种下了光,更唤醒了戈壁的春天。

风雪中“淬”匠心

自项目启动以来,广东院项目团队始终将高质量履约作为核心目标,通过精心策划、精细管理,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高效衔接,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在招采环节,项目团队聚焦流程全链路优化与模式创新,通过动态跟踪、上下游专业协同、数字化平台应用等措施,高效完成各类采购任务,为戈壁施工抢出“黄金窗口期”。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随坡就势”布局策略,动态调整光伏支架立柱长度,在减少地基开挖量的同时,确保每块光伏板实现最佳采光效率。

戈壁风疾,任何细微疏忽都可能影响整体安全。严寒酷暑,也在轮番考验建设者的意志和担当。

↑ 2024年11月,当地气温骤降至-10℃,浓雾笼罩下的工地湿冷异常。热水袋、棉手套、炭火盆,成为建设者抢抓冬歇前施工时段的日常“标配”。

↑ 2025年7月,戈壁滩持续高温超过35℃,项目团队徒步完成8300亩场区的全面排查,对13万根灌注桩、43.7万块光伏组件、588万颗螺栓进行逐一校验,以匠心筑牢工程质量根基。

凭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与恪守诚信的契约精神,广东院赢得客户的高度认可,获评中泰集团“优秀承包商”。

相处中“见”担当

项目所在的滋泥泉子镇是一座只有1.7万人的边陲小镇。项目部始终将促进地方发展作为重要责任,将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民众。项目建设期间,优先聘用当地居民,并大量采用当地机械设备,这座宁静的小镇也因项目的推进而变得更加热闹。

今年5月,镇上突发洪水,导致泄洪渠下游部分年久失修的民房围墙坍塌,院内堆满了冲积物。由于受灾点分散,救援力量紧张,情况一度告急。

广东院项目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调配机械设备参与抢险,在两天内协助8户受灾家庭完成清淤工作,保障了农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 项目部的义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镇领导向项目部授锦旗致谢。


担当为笔,实干为墨

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让绿色的种子在天山南北茁壮成长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