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能源资讯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国际在线
时间:2009-06-09
近年来,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点。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各国更是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也不例外。通过实施各种扶持政策,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正在日益加快。
在不久前举行的一个大型产品交易会上,中国江苏爱特福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新能源自行车受到中外客商的追捧。有17个国家的客商还当场签订了总共购买两万多台的合同。该公司董事长沈开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受到如此青睐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是用全球最新型的节能环保锂电池驱动的。这些电池不仅重量很轻,而且用完废弃后,所用的材料还可以当植物的肥料。
沈开城还告诉记者,因为成本高,此前基本没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愿意在自己的产品中使用这种电池。是中国政府出台扶持新能源产业的措施后,这种电池才真正从科研机构走出来,在市场上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采用这种新电池,我们花了将近六千万块钱的投资,其中,国家的补贴就将近有三千万。”
事实上,随着全球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逐渐走向枯竭,中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加快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在中国,所谓新能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二是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例如清洁煤炭技术、车用新型燃料等。3年前,中国还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将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国家对相关相关科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这些扶持政策的带动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目前已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增长;核电建设明显提速。与此同时,新能源也成为了社会资本关注的热点领域。
中大集团是中国一家生产大中型客车的企业。不久前,在国家财政对每辆电动公交车最高补贴60万的政策鼓励下,这家企业启动了生产电动公交汽车的新能源项目。该集团总裁徐连宽先生介绍说,这个项目刚启动,就有多家风险投资机构闻风而来:“每天最少有四五家投资基金、国外的投行、财团来跟我们接触,他们都想参与我们的新能源项目。”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中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被提升到了战略产业的地位。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在日前举行的一个会议上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将从几个方面来保障这一产业的发展。“第一,要把新能源放在一个战略地位;第二,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第三,要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第四,要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第五,要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刘琦所提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是中国政府今年4月份开始启动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据悉,这项规划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内容既涉及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也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刘琦介绍说:“新能源规划我想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是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加就业;第二个是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提升中国能源的国际竞争力。”
刘琦的观点得到中国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薛黎明先生的认同。薛黎明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视:“宏观一些刺激政策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应该起到了很好的撬动作用,我们政府花10亿元人民币或者2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就能带动近千亿元的市场拓展力量,新能源领域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有1:5的放大效应。”
在中国,发展比较早、成果也比较大的新能源就是核电了。作为零排放的能源,核电是中国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之一。2007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当时的目标是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而在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先生看来,随着近来中国在核电的设计、运营管理、设备制造、人力资源培养等方面的能力日益增强,有必要将原定的发展目标做适当的调整:“我们认为,到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容量5%左右应该还是比较适合的。当然那个时候世界的整个核电占整个电力装机的发电比例还会提高,这也说明中国核电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今年中国政府在新能源领域投入的各项补贴资金已经超过了600亿元人民币,大大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