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知识

关于新能源车“常识”的讨论

来源:搜狐博客

作者:罗锦陵

时间:2009-07-13

  最近,有关“常识”问题成了热门。譬如专门有人出了一本名为“常识”的时评集。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也是“常识”。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某论坛中,也谈及要如何鉴别“常识”和捍卫“常识”。报端也不断为“常识”问题发表评论。为什么现在这个时候要大谈“常识”呢?因为许多“常识”早已因各种原因被抛至了九霄云外。

  在我们汽车行业,人们常常以为节能减排是为了保护环境,就像“粒粒皆辛苦”一样是个普通常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那些“土豪劣绅”和富家子弟开着豪华大排量车横冲直撞、惹事生非的案例,不时见诸报端。更常见的是许多有车的朋友,为了享受空调和图省事,停车也不熄火,让无辜者吸入因怠速而排出的加倍废气。“宁停一分,勿抢一秒”这似乎也是交通“常识”,但在马路上常见的是乱变道、乱超车,每年因各种人为事故死于非命的人数近10万人。

  汽车行业中的技术进步往往就是为了应对这些违背“常识”的人和事,例如自动停车和启动系统、主动安全系统等等,从而使汽车更节能环保和安全。然而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往往都是“常识”范畴以外的新事物,就像发动机总是烧汽柴油的,如果对此作改变就会引起不同意见和争论。

  最近比较有影响的争论是关于中国汽车的能源战略。反方假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实事”,并作出了一些逻辑推理。比如说,“没有人站出来负责任地指出,什么是五十年内能够大规模供应的替代能源”,因此,如果在五十年内把交通能源的转型建立在替代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基础上,就会把汽车企业置于危险的境地。紧接着的是第二个假定: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也许会领先,但主流产品没有竞争力也会破产。

  第三个假定,在燃料电池上面耗费了数以亿计的研发资金,尽管技术上有成绩,很多年后可能有用,但没有发挥任何现实作用,要吸取教训。

  第四个假定,根据欧盟2003年的研究报告,火电的温室气体排放比化石燃料增加至少一倍。因此在找到大规模的清洁能源之前,电动汽车无法大量产销。

  第五个假定,电动汽车在100年前就做到了,国家应大力投入开发电池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但目前没这个必要把战略重点放在长期无法规模化的电子汽车上。

  第六个假定,如果不在汽车动力的主流产品上下功夫,而只对新能源车补助,将来就会被淘汰。

  另外还有些假定就不一赘述了。所以说“常识”问题的讨论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常识”到了自然科学领域就不一样了。颠覆“常识”陷入误区是很正常的。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新能源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