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新能源资讯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时间:2006-11-16
2004年,奥地利政府为了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通过立法,大举改革现有的研究促进体制,出台了重大的改革措施。研发经费大幅度上升,正朝着实现欧盟研发经费投入到2010年占GDP 3%的目标迈进。“可持续经济”研究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奥地利的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改善生活和环境条件,建立生态效益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联邦教育、科学和文化部启动了“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目标是为解决自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提供管理知识。大学科研,尤其是大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酝酿多年的研究促进体制改革付诸实施
奥地利《研究促进体制改革法》于2004年6月17日和7月1日先后获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通过,并于9月1日由联邦总统签署后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奥地利酝酿已久的科研体制改革完成了立法并付诸实施。这是改革传统的研究资助体制,改善科研创新环境,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 成立奥地利研究促进公司
工业研究基金会(FFF)、奥地利技术投资公司(TIG)、奥地利空间局(ASA)和奥地利国际科技合作局(BIT)4大研究资助机构被合并成为奥地利研究促进公司(FFG)。它是奥地利联邦的中央科研资助机构,主要负责资助奥地利的工业应用研究。到2006年,它的研究经费预算将由目前的3亿欧元增加到3.5亿欧元。FFG作为中央的工业研究的促进和咨询机构将为工业基础研究、创新开发、技术转让和国际合作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服务。它以公司体制运作,有望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兼有资助和中介职能的最佳研究促进机构。
(二) 改革科学研究基金会
在这次改革中,奥地利基础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研究的资助在组织机构上仍然保持分离。科学研究基金会作为以基础科学领域研究、大学科研和青年科学家的创新研究为主要对象的联邦科学研究资助机构而得到继续保留,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目标是: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引入现代的行政管理机制,提高透明度,提高资助机构之间的协调性。改革措施包括:①成立监事会;②精简理事会和代表全会,进行新的组织任务分工;③实施长期项目资助计划,并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核机制。
(三) 改革研究、技术发展委员会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委员会的自治和保障其法律地位。改革措施包括:将委员会改成为独立法人机构;强化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自由;建立委员会全会和业务领导两级组织。到2006年,该委员会将掌握大约3亿欧元的国家研究、技术和发展基金以及6亿欧元的国家专项研究开发攻坚资金,通过透明的决策程序用于项目资助计划。
(四) 建立国家研究、技术和发展基金会
创建国家研究、技术和发展基金会的基本目的是资助国家中、长期研究和技术重点项目,以及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项目。基金会的资金来自国家银行和欧洲重建计划基金(ERP-Fonds),从2004年起,预计每年获得基金1.25亿欧元。
二、“可持续经济”计划获得阶段性成果
为了使奥地利经济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联邦交通、创新和技术部于1999年实施“可持续经济”研究发展计划。该计划包括“未来房屋”、“未来工厂”和“未来能源系统”3个重点研究开发领域。
(一) “未来房屋”计划(1999~2007年)
“未来房屋”计划旨在在太阳能和节能建筑领域进行创新,通过研究开发,把新房屋和旧房屋改造和建设成符合经济、生态和社会要求的示范性建筑。
通过近6年的研究开发工作,已经达到了制定的主要研究目标,在开发节能和太阳能技术、被动供能住房门窗、屋顶光电系统、开发黏土和秸秆作为建筑材料以及信息技术在“未来房屋”计划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尤其在被动供能房屋和太阳能房屋建造技术等方面处于欧洲领先地位。在未来几年,还计划进行两次招标,重点是示范性建筑的评估和研究成果的推广。
(二) “未来工厂”计划(2001~2008年)
“未来工厂”计划是奥地利政府在当前世界各国在普遍重视环境保护,降低原材料消耗和环境污染,扩大生产中可再生原材料应用的国际形势下制定的。实施该计划的宗旨是为企业界研究开发示范性技术,研发成果通过示范项目的形式进行展示。
该计划自启动以来,分别于2001年6月、2002年8月和2003年9月先后进行了3次项目招标。招标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重点研究开发领域:
(1) 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创新。
(2) 可再生原材料的应用,包括应用生物原材料在化学和技术上的新的可行性,开发以可再生原材料为基础的新的生产过程和技术,开发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系统等。
(3) 产品与生产服务系统。在已进行的三次项目招标中,共收受286个竞标申请,有88个获得批准,其中72个项目有企业参与。项目资助经费为1060万欧元,其中有企业参与的项目资助经费为764万欧元。部分项目已经结束,由于各个项目相互关联,研究成果可集成建立示范项目。企业界与科技界的合作,不仅使得科研成果得以迅速转化,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建议,而且可获得新的研究思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从而使企业在上述领域的提高竞争力。
第四和第五次项目招标将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11月进行,招标的重点是“产品与生产服务系统”,包括“生产技术”、“生产发展工具”、“生产服务领域中的商业理念和创业计划”等。2006年6月和2007年9月将进行第六和第七次项目招标,重点是转化科研成果和发展示范项目。
(三) “未来能源系统”计划(2003~2010年)
欧盟制定了到2010年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提高到占整个能源消耗12%的目标。虽然奥地利在能源研发领域的经费投入在经济同等发达的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但在水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领域有着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如奥地利有5项分散式生物质发电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其中两项技术已处于市场成熟阶段,有3项技术还在示范阶段。因此,奥政府实施“未来能源系统”计划,目标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通过研发,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示范能源供应系统,并通过地区间的合作进行实施。
该计划于2003年启动,并进行了第一次项目招标,共收到124个项目申请,经评审有51个项目获得资助,其中33个项目有企业参与,项目资助额达590万欧元,有企业参与的项目资助经费为400万欧元。通过一年多的研发工作,两个技术领域,即“生物气”和“可再生载能体的分散式生产和集成”已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二、三、四和五次项目招标将先后于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进行,重点是技术开发和示范项目的实施。
三、启动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2004~2013年)
2004年,联邦教育、科学和文化部、联邦交通、创新和技术部、联邦农林、环境和水利部会同研究技术发展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一项新的重点研究计划——“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由联邦教育、科学和文化部组织实施。“可持续经济”计划和“可持续发展研究”(FORNE)计划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前者注重技术上的创新,而后者则注重生态与社会环境,即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重点研究课题包括“气候变化”、“生活质量”和“环境发展”。因此,该计划强调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与社会的发展过程结合,进行协同研究,向人们为解决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提供管理知识。
“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改善生活和环境条件,提高科学与经济的竞争机遇。具体目标包括3个方面。
(1) 构建未来的自然与社会系统:包括高效能的自然系统、最优化的社会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原材料的利用等。
(2) 维护奥地利良好的经济环境:包括投资效益、安全和高价值的工作岗位、创新经济、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
(3) 提高研发的质量:包括高质量的研究计划、方法创新、研究成果转化等。
该计划的战略任务是:加强奥地利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国际合作;提高科学与实践、研究与教育之间合作的数量和质量;促进自然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系统研究;促进科学界男女之间的平等,提高科学界女性的比例,尤其是学科女性带头人的比例;培养从事交叉科学和跨学科研究的青年科学家。
四、研发经费大幅度增长
在过去几年,奥地利的研发经费逐年递增。一方面是公共财政对研发经费的投入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是企业界把研发经费投入看作是长期的战略投资,在目前奥地利GDP低增长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对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持续上升。奥地利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2004年已达2.27%,比2003年增长了7.6%,超过了欧盟的平均水平。根据奥地利研究发展统计署的最新统计,研发经费总额达到52.7亿欧元,其中19.4亿欧元来自联邦政府、州政府等公共财政,约占研发经费总额的36.7%的;21.9亿欧元来自经济界,占经费总额的41.5%;11.3亿欧元来自国外,约占21.5%;1500万欧元来自私人公益性部门,约占0.3%。
五、不断加强高校教育与科研的投入
2004年奥地利联邦政府的教育预算超过90.4亿欧元,占联邦财政预算的14.5%,比2003年增长6%。教育经费的来源包括:①法定的经费预算;②学费收入;③特别项目经费;④研究项目经费和企业界合同委托研究经费(第三方资金)。教育经费的分配是透明的,事先与各所大学进行协商,每所学校所获得经费取决于其学生的数量和学科与专业种类。2003年大学的经费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在0.7%~16.03%之间。根据2002年通过的《大学法》,高校完全自治,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可自主地支配其所获得的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中,31.6亿欧元用于科研,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经费保障。
大学有效基础研究的先决条件是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为此,奥地利联邦政府在2004年还增拨1800万欧元用于大学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择优支持大学在未来领域的重点项目。实施“大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目标是支持大学的重点科研项目,帮助大学形成各自的科研特色,提高大学科研机构对企业和大学外合作伙伴的吸引力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国际竞争能力。
六、科学研究日趋国际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奥地利的科学研究日益趋于国际化。国际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奥地利愈来愈多的跨国企业子公司创办了大量的研发部门;另一方面是奥地利科技界不断参与欧共体内的科技合作,尤其是欧盟研究与技术发展框架计划内的科技合作项目。
据统计,在奥地利的企业研发活动中,外资企业的研发工作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其研发经费占奥地利研究经费预算的20%,占企业界研发经费的30%,无论在欧盟还是在经合组织国家都处于领先位置。从从事研发活动的外资企业的投资国来看,德国以43%的比例居第一位,其次为美国和瑞士,分别以12%和10%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研发活动的国际化与生产的国际化紧密相连,奥地利外资企业的研发活动重点瞄准欧洲,因而大部分研发产品销往欧洲市场。外资企业对奥地利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27%的销售额为外资企业所创造,20%的从业人员在外资企业就业。
除企业界外,欧盟研究与技术发展框架计划已经成为奥地利科学研究国际化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自2002年欧盟第六个研究与技术发展框架计划启动以来,共进行了90多次项目招标,奥地利递交了1200多个竞标申请,其中276个申请获得资助。毋庸置疑,欧盟研究与技术发展框架计划将大大促进奥地利科研工作国际化的进程。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中绿电 5小时前
盘江股份 5小时前
禾迈Hoymiles 7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