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质能动态

山东烟台:2024年,全市生物质水暖炉改造300户

来源:烟台市人民政府

时间:2025-07-01

6月30日,烟台市发改委发布关于“烟台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建议的答复。

文件指出,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烟台市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实现山东海上光伏发电零突破,4大核电基地建设梯次推进,222万千瓦海上风电并网。全国首个城市级虚拟电厂上线投运,国家管网LNG和中石化龙口LNG项目具备接收条件,海阳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入选国家首批47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2024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700万千瓦,较2023年度增加425万千瓦,装机容量稳居全省第一;完成清洁取暖改造4700户,其中电代煤改造4400户、生物质水暖炉改造300户。

详情如下: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144591号提案的答复

王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烟台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抢抓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机遇,系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2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将烟台打造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战略部署,出台了《关于支持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着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绿色循环经济、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美丽山东、落实双碳战略等方面先行示范,以更高定位开创万亿级城市新局面,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实现山东海上光伏发电零突破,4大核电基地建设梯次推进,222万千瓦海上风电并网。全国首个城市级虚拟电厂上线投运,国家管网LNG和中石化龙口LNG项目具备接收条件,海阳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入选国家首批47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2024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700万千瓦,较2023年度增加425万千瓦,装机容量稳居全省第一;完成清洁取暖改造4700户,其中电代煤改造4400户、生物质水暖炉改造300户。

目前,我们正以海阳核电、招远核电等大型能源项目为引领,加快发展核、风、光、氢、储清洁能源产业,正在实施总投资7000亿元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千万吨级LNG基地以及3个区域性独立储能中心,到2035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6000万千瓦,届时年可生产清洁电力2900亿度。

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方面。我们以16条重点产业链为抓手,建立强有力的链长制推进机制,全面提升烟台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构建起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在链长制推进过程中,我们聚焦绿色低碳转型,不断锻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在稳住基本盘的基础上提质扩量,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支柱集群,以万华化学为龙头,形成裕龙石化、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三大千亿级园区,乙烯二期项目投产推动产值突破1854亿元,年均增长19.1%;福山区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潍柴弗迪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引入刀片电池技术,打造全球最大商用车电池生产基地,带动福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集聚项目11个、总投资79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培育计划,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高标准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构建“3+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抓好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新一代核能未来产业集群建设。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方面。一是发布《2024年推动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构建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工作计划》,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9+N产业集群创新需求,布局建设科创平台。2024年,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是同批次全省唯一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9家,获批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数量居全省第1位。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450家。二是我市两家实验室建设位居全省前列,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签订技术合同20项,转化成果5项,新药创制省实验室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临床批件2项。三是大力推动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建设,聚力打造中日韩合作枢纽,提升烟台战略地位,积极筹备举办中日韩创新合作交流大会暨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揭牌仪式活动。与武汉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建东方航天港研究院。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实质化运行,高水平建设东方航天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科研机构。持续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技术创新需求,组织实施20项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方面。一是狠抓散煤整治,132个涉及“两高”低端铸造项目关停退出,近3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0.9%,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8年完成任务目标的市。二是全链条推进绿色建筑,成为全国城市有机更新、新城建、海绵城市三个国家级试点,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增绿色建筑655.6万平方米,获评国家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建成万华人才公寓、飞龙创新研发中心等超低能耗示范项目。三是大力推动零碳供暖,核能零碳供暖和万华余热低碳清洁供暖面积达到2250万平方米。四是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运绿色机场,创建绿色智慧“近零碳”港口。五是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全市新能源公交占比超过85%,50%以上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比重达到71%。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新增绿色建筑850万平方米、汽车充电桩5000个、零碳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以上、绿色工业园区2个。办好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持续推广扩大烟台绿色低碳影响力。

完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方面。设立总规模两亿元的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助力我市新药研发,带动新药研发产业集群式发展。争取省科技股权投资项目8个,获得股权投资1.29亿元,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扎实推进科技信贷业务,推动银企供需对接。2024年,通过“鲁科贷”“烟科贷”共帮助我市908家(次)科技型企业获贷约47.19亿元,为162家企业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762.2万元,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位,有力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2月份,我们以省政府出台的《支持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和省发改委出台的《支持烟台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政策事项清单和烟台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重点项目清单》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出台的《烟台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等文件,统筹协调各部门,将所有关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事项(包括项目、政策、要事)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任务分工落实意见》,作为“大底单”,实施清单化、责任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突破见效,按时序完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开展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先行先试,探索建立我市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积极向上对接,推动政策任务尽早实施。整合全市优势资源,全力培育打造一批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建筑、交通、生活等示范应用场景,探索形成类似于核能供暖的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模式。

再次感谢您对市发展改革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5年5月17日

联系单位: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动能转换协调科   联系电话:6291986

抄    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室。


特别声明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新能源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